混动技术的迭代正从“参数进化”转向“体验重构”。8月11日,领克EM-P技术发布会带来了一系列核心技术突破与产品落地信息股票配资安全,不仅推出了行业首个基于AI场景引擎的动力域智能体,更通过“节能+性能”双路线的明确布局,以及首款中大型插混轿车的登场,为混动市场的技术演进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新范式。
星睿AI云动力2.0:让混动系统进入“智能预判时代”
传统混动技术的核心痛点,在于难以平衡“复杂场景下的动力响应”与“全路况能耗控制”。固定的动力分配逻辑面对城市拥堵、高原爬坡、低温严寒等多元场景时,往往出现“动力迟滞”或“能耗飙升”的问题。而此次发布的星睿AI云动力2.0,正是通过AI技术重构了混动系统的决策逻辑。
作为行业首个基于AI场景引擎的动力域智能体,其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学习、会预判、可进化”的智能体系。依托吉利全域AI技术支撑的星睿智算中心2.0(23.5E FLOPS算力),200万用户积累的200亿公里驾驶数据,以及覆盖全国四季1000+细分场景的数字孪生库,这套系统实现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适配”的跨越。
具体来看,其智能表现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场景预判响应”,通过分析用户驾驶习惯、实时路况与环境数据,可提前0.8-1.2秒调整动力输出逻辑。例如识别到“高速超车”场景时,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效率提升30%,避免传统混动“动力衔接卡顿”的问题;二是“动态能耗优化”,在-15℃低温环境下,通过AI算法精准分配电池保温与动力输出,能耗较传统混动降低15%;三是“全生命周期进化”,支持OTA持续迭代算法模型,老车主无需换车即可享受新功能,让混动系统从“出厂定型”变为“持续成长”。
这种以AI为核心的技术突破,标志着混动系统正式从“机械驱动”进入“智能驱动”阶段,用户体验的差异化正成为技术竞争的新焦点。
双路线并行:覆盖全场景需求的技术生态
混动市场的用户需求正呈现多元化特征:部分用户追求“极致节能与长续航”,注重日常使用的低成本与无焦虑;另一部分则更关注“动力性能与驾驶乐趣”,期待混动车型能兼顾“快”与“省”。基于这一趋势,吉利此次明确了“最全路线”的技术布局——通过两套差异化技术体系,覆盖不同用户的核心诉求。
雷神EM-i AI电混主打“节能极致化”。以已落地的车型为例,其搭载的47.26%热效率发动机配合智能能量管理系统,CLTC工况馈电油耗低至2.67L/100km,综合续航突破2100km。对日均通勤50km的用户而言,可实现“每周充电1-2次、每月加油1次”的使用节奏,接近纯电车型的低成本体验,同时消除续航焦虑。
领克EM-P AI电混则聚焦“性能进阶”。首款搭载该系统的领克10 EM-P,采用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双电机组合,综合功率达317kW、综合扭矩768N·m,零百加速仅5.1秒,而亏电油耗仍能控制在4.2L/100km。其核心支撑是3速DHT Evo混动电驱,通过多挡位调节实现“低速用电高效、高速直驱节能、急加速联合发力”,解决了传统单挡混动“高速动力衰减、急加速顿挫”的痛点。
这种“双路线”布局,形成了覆盖“节能-性能”全区间的技术生态,让不同使用场景的用户都能找到精准匹配的解决方案。
领克10 EM-P:中大型插混轿车的价值标杆
作为领克EM-P技术的首款量产车型,领克10 EM-P定位“中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通过“性能、安全、智能”的多维突破,重新定义该细分市场的价值标准。
性能层面,其不仅拥有“5.1秒破百”的加速表现,更注重“全域操控稳定性”。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该车配备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配合全系标配的电四驱系统,可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实测显示,在湿滑路面紧急避让场景中,其横摆角速度抑制能力达80%,车身姿态控制表现优异,让中大型轿车也能拥有精准的操控体验。
安全性能上,该车采用“冗余设计”筑牢防线。动力电池搭载神盾金砖混动电池系统,通过36项超越国标的极限测试(包括-40℃超低温冲击、1500℃高温烘烤),实现24小时无热失控;车身结构中,2000MPa热成型钢占比达32%,航天级7系铝合金前防撞梁厚度达5mm,碰撞吸能效果较同级提升50%-70%,从硬件层面保障用户安全。
智能配置方面,其“全系标配”策略凸显诚意: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组成的智能驾驶硬件,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领航辅助;Flyme Auto 2.0系统与高通8295芯片的组合,实现安卓/苹果/鸿蒙三端互联,语音响应速度达毫秒级,为用户带来流畅的智能交互体验。
行业视角:混动技术进入“体系能力竞争”新阶段
领克EM-P技术的发布,揭示了混动市场竞争的新趋势——技术比拼已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域体系能力”的较量。
这种体系能力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数据壁垒”,200亿公里用户驾驶数据构建的场景库,让AI算法的训练更贴近真实使用需求,这是难以短期复制的核心优势;二是“技术协同”,从发动机、电驱到AI算法的全链条自研,确保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耦合,避免“外购拼凑”带来的体验断层;三是“场景覆盖”,通过差异化技术路线与产品定位,实现对多元化用户需求的精准匹配。
对用户而言,这种竞争意味着混动车型将逐步告别“节能与性能二选一”的局限,转向“既高效又强劲、既安全又智能”的综合体验;对行业而言,当头部企业将焦点从“参数内卷”转向“用户体验升级”,混动技术的发展将进入更健康的“正向循环”,推动整个产业向更高质量阶段演进。
随着领克10 EM-P预售开启(19.2万元起)股票配资安全,这款集多项技术突破于一身的中大型插混轿车,正以全新的价值维度,为细分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刚速查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